(通讯员 赵峰) 11月5日晚,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科学菁英班第三次授课于三教A105举行。本次讲座以“鱼类基因工程育种及转基因生物安全”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炜研究员主讲。水生生物研究所人事处处长冯玺,水产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广乐,辅导员吴昊,水产科学菁英班成员及大一全体同学参加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从“什么是基因”“什么是杂交育种”“什么是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异同”“为什么要进行转基因育种”“转基因鱼安全吗”“转基因鱼生态安全对策”及“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八个方面展开。旨在增进同学们对鱼类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物安全的了解。
“每一种生物有机体内部都含有基因,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脱氧核糖核酸。“讲座由“什么是基因“切入,进而阐释“什么是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发现并分离出决定生物优良形状的基因,并转移到缺乏此优良性状生物的基因组里,培育出优良品种。”胡炜研究员提到:“我国养鱼历史悠久,且我国水产养殖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因此对鱼类进行转基因育种研究,改良鱼的品种便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国际广泛关注的转基因鱼是否安全的问题,胡炜研究员从转基因鱼严格的管理制度,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原则,转基因鱼生态风险评价等三个方面阐述转基因鱼的安全性。并对转基因鱼可能存在的“是否会形成优势种群“”是否会发生基因漂移“两大风险介绍了目前国际上的研究进展,对”人工诱导三倍体“”倍间杂交三倍体鱼“”反义抑制鲤内源GnRH3表达“”育性可控的生殖开关“四种应对策略进行了阐述,并举人工模拟湖泊的例子进一步证明了转基因鱼的研究并不会带来太大风险。同时,胡炜研究员还提到:“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鱼类基因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相信未来我国转基因鱼的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讲座最后,胡炜研究员总结道:“转基因技术研究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必然的战略首选,且通过安全评价并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具有同等安全性。”
“这次讲座中,胡炜研究员不仅向我们普及了转基因的相关知识,更用科学实验和理论依据消除了我们对于转基因安全性的疑惑。”讲座结束后,来着水产1604的朱鹏斐谈及了自己的收获,“本次讲座不但激发了我对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更加坚定了我进入实验室的决心。“
据悉,水产科学菁英班为水产学院与水生所联合举办的创新性人才培养项目,旨在进一步促进科研机构与高校教育系统的双向交流和友好合作,探索科教结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途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出色实践能力的水产科学领域优秀人才。
链接:胡炜,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助理,鱼类基因工程学科组组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比较内分泌分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农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理事。《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和《遗传》编委。先后在南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鱼类遗传育种、鱼类生殖发育调控和克隆胚胎再程序化机制等研究。合作培育出具有优良养殖性状的冠鲤和生殖发育可控的吉鲤,全面系统地评价了冠鲤的生态安全。首次报道了低溶氧耐受鱼的成功研制。发现了鱼类生长轴的信号分子在生殖发育中的作用、生殖轴/生长轴间新的调控通路及其作用机制。揭示了鱼类生殖轴中重要信号分子调控性腺发育的机理;发现影响鱼类配子减数分裂的信号分子在精子发育和成熟中的功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参编国内外著作4本。获美国发明专利3项,获中国发明专利5项。
认真听讲
教室坐满人(供图 于子润)
审核人 吴昊